時代印記:總統的“離世”與高血壓的“新生”

高血壓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人們很早之前就意識到“血壓高”的這種情況。但是從認識高血壓到辨明高血壓的具體病理影響及臨床意義卻耗費了很多年,這主要是得益於期間發生的多起驚天動地的“大事件”,間接促成了高血壓研究的進步。

在上一期“時代印記”里我們介紹了血壓計的發展史,應該說測量工具的不斷進步,對研究該疾病本身有着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真正讓人們對高血壓“刮目相看”的則是“偉人的逝世”。

我們從頭說起吧。

最早有高血壓“暗示”的文章來自於幾千年之前《皇帝內經》:咸者,脈弦也。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常吃鹹的人,血壓要更高一些”,現在來看果真是字字珠璣。

相比較而言,第一篇西方學者論述“鹽與高血壓”關係的論文發表於1904年(似乎晚了不少)。不過,理查德?伯瑞特(英國)在 1827年提出了“腎病理論”,證實高血壓與腎病之間的關聯,說明當時的醫生們已經發現了高血壓能夠累及人體器官的事實。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到1914年費希爾(美國)已經明確指出了血壓水平與人類過早死亡的關係。

終於,世人開始鄭重其事地琢磨“高血壓”了。

有些可惜的是人們雖然較早了解到高血壓的存在,卻始終未能明確高血壓的具體危害。醫學專家們普遍認為血壓的升高不過是機體正常代償的表現,非但不用治療,還要想方設法保護這種在當時頗受肯定的“保護性反應”,而且這一觀念一直持續到上世紀中後期!

(因為猝死,遺憾地留下了《未完成的羅斯福肖像》)

高血壓研究的真正轉折點出現在1945年。前美國總統羅斯福因腦出血於4月12日猝死,享年63歲!消息傳來人們很是驚詫,不約而同的詢問着:健康的總統為什麼會猝死?!

官方披露自1935年開始,羅斯福總統的血壓就節節攀升,並從最初的136/78mmHg升至為兩年後的162/98mmHg,1944年競選總統時血壓達到200/105 mmHg,最高時為260/150mmHg!同時心電圖显示羅斯福的心臟肥大,尿蛋白也越來越嚴重。用現在的理論很好解釋:高血壓導致了多個臟器的損害。

總統有高血壓為什麼不治療呢?

當時良性的高血壓定義為血壓不超過210/100mmHg,所以只要不超過該標準都屬“正常”。

難怪羅斯福總統的血壓高到“呼之欲出”,保健醫生仍沒有給予降壓葯,甚至有報道稱總統當時居然被診斷為傷風感冒……嗚呼哀哉,一代英豪就這樣與世長辭!

(改變世界格局的雅爾塔會議,從左至右為: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

當然,“意外”還在不斷髮生。隨後十幾年來,前蘇聯總統斯大林和英國首相丘吉爾也相繼被類似的疾病奪走生命……

羅斯福總統的英年早逝,迫使人們重新審視高血壓。為此,美國頒布了國家心臟法案,成立國家心臟研究所。心血管乃至整個醫學史上最知名的研究之一:Framningham研究閃亮登場!該研究推翻之前的論調,初步將高血壓定義為血壓≥160/95mmHg。

至此,高血壓終於退去了“保護性反應”的面紗。隨着人群血壓分佈及血壓與心血管病關係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的不斷進步,人們對高血壓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現今理想血壓確定為<120/80mmHg。

鑒往知來,溫故知新。

科學有時候很深奧,有時候卻像一層窗戶紙。只是在一定歷史時期之內,受限於當時的知識水平,任何人都不可能享有預支科技紅利的特權。如今我們對高血壓的研究日漸深入,但是仍有很多待開墾的未知數。

所以有人如此形容醫學:這個行業需要科學,需要藝術,需要革新,需要追求,也需要謙卑,但它的奇妙之處在於——它最需要你的參与!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xywy.com/【其他文章推薦】

杏仁酸施打經驗分享與交流!

※常見醫美問題-杏仁酸Q&A

杏仁酸換膚後續如何保養?

※好難瘦身哦!教你把握生理黃金期

開眼頭術前術後案例分享圖

※最新魔滴隆乳技術,案例分享

※臉部老化好明顯,該怎麼保養才能消除法令紋呢?